【直播信号】
姚主席辞职,明智之选?
导语
【文眼】姚明作为中国篮协主席的工作表现,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对于他的评价,舆论界有着不同的声音。本文将深入探讨为什么这样一个被公认为智商与情商俱佳的篮球名人堂成员,在中国篮协主席的职位上并未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作者丨张宾
图片丨来自网络
姚明主动请辞中国篮协主席,这一消息近期在体育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与当年退役时一样,姚明这一次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一个体制外孤勇者注定走向失败的时代——的结束。
过去几年,中国男篮成绩下滑严重,CBA联赛也乱象丛生,这导致姚明的个人口碑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尽管他在球员时代被誉为“姚蜜”,但也有一部分人称之为“姚黑”。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为中国男篮所做出的贡献。
在中国篮协主席任上,姚明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用“差强人意”来形容也不太恰当,因为中国篮协的官方通稿往往给予姚高评价,但这些更多是例行公事的官面文章。本文旨在分析姚明在篮协主席职位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姚明的性格和工作经验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慈不掌兵”,姚明缺乏铁腕治理能力和官场经验。他并未得到得力干将的相助,其自身性格不足以止住中国篮球的下滑势头。他的宽仁和自由商业化理念,让此前行政力量压制的诸多隐患彻底暴露,中国篮球在他任期内下滑至历史最低谷。
其次,姚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自己的领导班子。他在篮球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对于如何管理一个行业协会,他是一个空降兵。他领导的是一个名义上的行业协会,背后却受到体系的惯性所束缚。
再者,姚明从商业领域转战体育管理领域,其商业层面的优势在篮协主席这个位置上大部分被消弭掉,反而成为了掣肘。中国篮球的发展需要市场方面的开拓,但在姚明任内,CBA的商业开发并未全面开花。同时,姚明更多地被国家队事务所羁绊,中国男篮的成绩是考核他这个篮协主席的最重要指标。当男篮成绩越糟糕,他就越无暇顾及CBA等其他维度的业务。
此外,姚明想要实施的先进篮球理念与体系惯性存在巨大冲撞。他想要聘请国外顶级外教来执掌中国男篮,但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因为中国体育系统的很多事情,不能简单通过聘请名帅来解决。而且,中国篮球成材率的现实问题也值得商榷。
论改革力度,姚明甚至比不上他当球员时的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CBA相关改革浅尝辄止,甚至有倒退的趋势。例如外援政策的调整就引发了争议。而当CBA赛程需要为国家队集训让路时,一切就变得水到渠成。这符合当时姚明的利益,因为他当时分管国字号队伍。
最终,姚明选择辞职可以看作是他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他是一个怀有理想的理想主义者,面对系统惯性的冲击时选择了节节后退。然而,他的辞职并不意味着失败。相反,这是他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形势所做出的明智选择。他辞职后选择回归商海、去国际组织担任要职或者周游世界都可能更加适合他。
总体而言,虽然姚明在中国篮协主席的职位上遇到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但他仍是一个备受尊重和敬佩的人物他的经历和选择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期待在下一个更繁华的路口与姚明重逢为他的未来送上最美好的祝福。